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红棉老兵暑期社会实践队之叶挺篇

作者:  日期: 2021-10-21

少年强则国强,读书亭里埋下救国的种子

这座岭南风格的正方形古亭,就是幼年叶挺读书处。叶挺少时常在此读书,所以后人便称为读书亭。亭中有一座读书铜像,栩栩如生,展示了少年叶挺读书的样子。

叶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在本村一所免费的私塾学堂就读,叶挺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聪明伶俐、遇事好问为什么。

(读书亭)

有一天,启蒙老师叶友山让他背诵课文,叶挺都能十分流畅地背出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轻视劳动的观念下,叶挺放学回家后,除了在家门口的读书亭朗诵课文,还经常干各种农活。他时常骑牛放牧,族中有些长辈斥责他有失读书人的身份,但叶挺并不在乎,并说到:“我今天骑牛,明天还要骑马,牛无鞍子都能坐稳,日后骑马就会坐得更稳,也就可以上阵冲锋陷阵了”。他还向陈老师发问过:“怎么能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呢?如果没有人种田,怎么会有千钟粟呢?”稚子童声,当年读书亭畔溢书香。可以想象,年幼的叶挺左手拿书,右手放身后,诵读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岳飞的《满江红》,读到激昂处,感动涕零,激励着自己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像文天祥一样坚贞不屈。

后来,具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派老师陈敬如成了叶挺的老师。他打破旧有的教学规矩,敢于对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现象进行抨击。他激发了叶挺爱国情怀,很快,叶挺也就成了陈敬如最器重的学生,陈敬如激励他说:“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叶挺名字由此而来。陈先生除了教书还教学生练习石块投篮,模仿投弹动作隔着一段距离将石块投进篮子。叶挺放学回到家,脑子里想象陈先生教他们的情景,把一个箩筐挂在高处,一个劲儿地把烂布扎成的球往筐里投,他还对别人说,现在扔得远,投得准,以后打敌人的时候,扔手榴弹也会又远又准。一系列体育项目都反映陈先生先进的教育方式,这与军校的训练课程已相当接近。1912年,在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下,叶挺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他一生的救国之路。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到,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我们青年大学生除了学好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强健体魄,争当新时代强军先锋,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此次参观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爱国热情,而且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精神面貌。“自古英雄出少年”,队长希望大家能把感悟转化为思想上升华、行动上的提升,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叶挺将军的爱国情怀同时要把新思想投入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永葆军人本色。


文章:红棉老兵社会实践队陈景

图片:红棉老兵社会实践队黄淳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