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征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  日期: 2018-03-13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我出生在广西一个偏僻的乡村上,孩童时代被寄养在外婆家。在这块充满乡村气息的土地上承载着我整个童年,一直到我满八周岁才离开这片朴实厚重而又充满温情的土地。因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里面很多的场景我十分熟悉,年轻的习近平带给了我们一种年轻人应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思考和指引。

我很幸运能生活在国家和民族处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站在有无数革命烈士和先辈们毕生奉献过的土地上,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燃烧自己青春岁月,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情景,我的内心不由得感到沉甸甸。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的是不断奋斗,扎根祖国大地,实事求是地为人民服务的青春岁月的豪迈誓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与乡亲们一起生产劳动、一起修水坝、打水井、建沼气池,与乡亲们融为一起,一起求发展搞建设,为那个时代的发展奉献着青春与力量。

书里描述的生活场景使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回想起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哥哥姐姐们每天都要跑几里山路去上学,放学回来后就抢着去小店门口看电视,偶尔几个月会有一场黑白电影看;整个村的人都喝井水,所以家里的兄长们一大早便要去挑水以供一日家里的用水;村口有里三层外三层的棋摊和下不完的棋;逢年过节的灯市和始终令小孩子们神往的集市甚是热闹非凡……

年仅15岁的习近平去陕北农村插队,在7年和乡亲们同吃同住的知青岁月里,说起他来,大家的评价都是“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同样,刚刚走进大学的我,也怀揣着扎根基层,渴望了解基层人民生活的心态,我踊跃地参与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光荣地成为学校社会实践服务中心的一员,为我校组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过程中,敬佩年轻的习近平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如此珍惜知识;在如此繁重的劳动后还能坚持读书。反观自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拥有独立的学习时间,桌面上摆放着印刷精致的书本,我不禁深思我们该如何把握机会,好好学习?我们将来能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贡献什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的一个青春答案。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寥寥数语,我看到了一个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人民领袖。

人民是什么?人民是和每一个平凡的我一样的人们,是生活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与生活环境中的个体的集合,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人民群众。我时刻不敢忘记我校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中“慎思”就是要求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当中去,而不是死读书。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的我们,身为一名新时代中大新华学子的我们,更要责无旁贷地传承并发扬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校训精神,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面对采访时说道,“那七年的历练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了现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历史教训始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要铭记的,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提出实干精神重要性的原因。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继承者的青年一代,更应树立弘扬实干精神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人生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扎根于人民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实干实务,坚决抵御腐败,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信仰。

会计学院供稿
文/叶明柱
责编|杨佳妮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