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征文]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作者:  日期: 2018-03-13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才离去。这七年里,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了解到了踏实低调、甘于奉献的习近平总书记,他不仅是我们青年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做事要实,要做到位。在打坝期间,习近平亲力而为,和梁家村的老百姓打坝注水,他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他起早贪黑,把时间都放在这个工程上;他要求施工要快,施工质量还要好,特别是洪水冲击的关键位置被他搞得扎扎实实,固若金汤;他不仅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也一直在第一线劳动,铲土、打夯、搬大块石头砌堤围。到最后关头,打坝遇到了排洪沟的规格问题。习近平跑到县上,找水利部门来现场考察,把排洪的相关数据都严格计算好,按标准施工,把排洪沟的两侧用石头牢靠地砌好。这些事情他都和乡亲们一起并肩战斗,所以乡亲们的干劲非常足,打坝进展得十分顺利。

习近平正是体现了“荡秋千”的道理:“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做到位。”习近平勤勤恳恳,做事认真到位,成功来自于他在前进道路上细微而又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

习近平入党之后,又被梁家河人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一开始大伙都不支持这个计划,因为这个坝的位置在正沟——也就是通往村里一条必经之路上,在雨季时这个地方就会汇聚整条山沟里所有的雨水,下大雨时这里的水势是最大的。那个时候,山上植被稀疏,土壤存不住水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很严重。下雨的时候,河里的水特别大,所以淤地坝建在这个位置就面临着山洪高强度的冲击。

梁家河的村民议论说:“近平想给咱村修个大淤地坝,多种些粮食,这是好事。但那个地方雨季的水那么狂,搞不好冲垮了就是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肯定不成!”乡亲们多数思想比较保守,认为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自然有道理,大都持反对意见。

但习近平对细节的的重要性认识、掌握得十分到位,他对乡亲们说:“河口的一侧给它拦住,淤地坝的另一侧给它好好加固,把自然河道的一部分再加深、清淤,形成一条大的泄洪沟。只要保证夏天水量最大的时候,泄洪沟能承受得住,那淤地坝的安全就不成问题。咱们精心施工,保证质量,只要这个淤地坝搞好了,从这里一直延伸到咱们村的大片良田就出来了。”最终大伙被成功说服,这个计划也成功实施。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习近平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最终成就一番成绩。

知青岁月里,日复一日的劳动生活对习近平性格的磨练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习近平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可以说习近平从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他不仅是我们青年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你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拥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干部,都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栋梁之才。

管理学院供稿
文/尹剑莹
责编|杨佳妮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