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教育│中大新华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线上学习会(第二期)
作者: 日期: 2020-07-14
7月10日,中大新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线上学习会——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第二期)开讲。课程在超星网络平台播放,吸引了66651人次学习观看。
会计学院教师学习观看“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第二期)
中文系师生学习观看“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第二期)
爱国卫生教育专题系列辅导报告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党委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而精心策划、录制的线上“微党课”,共6集,计划分3期推出,内容涵盖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经济形势教育等,以全面提升师生党员的爱国卫生意识,普及宣传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继6月12日首期线上学习会成功举办之后,7月10日第二期线上学习会由来自学校法学院李岚教授、经济与贸易学院吴喜龄副教授分别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法治宣传教育”“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经济形势教育”为题,为全校师生党员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
各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在规定时间段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组织党员参加线上自学或线下集中学,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观看直播课程,若因工作等原因未及时收看直播,也可通过登陆学习平台观看课程回放,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效果不打折扣。
“校院两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论学习机制”的推出,使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摆脱了空间、场地、距离的现实局限,为师生党员创造了一个全天候不打烊的云端学习课堂。
截至目前,全校共有20个二级党组织、49个基层党支部、1243名师生党员参与在线理论学习,并提交学习心得,以下为部分学习心得摘登。
中文系教工党支部—语言文化党小组 齐留柱
学完了“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的第二期——“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法治宣传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岚教授的报告。报告中第三点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在常态化引擎防空中既要治“传染病”,也要防“社会病”。
李岚教授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提醒:我们不但要做好长时间防控疫情的准备,坚守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也要注意疫情防控常态之下人心的躁动,甚至非常有必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负能量”的消息。
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我个人认为,“社会病”的防治或许更重要。在视频中,李岚教授也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法治的必要,并呼吁大家要继续保持警惕,遵守国家的防控安排和需要。法律和规则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我们的保障,但它同时也是我们的“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触碰的。
对于一个教师——特别又是党员教师来说,如果以这个“底线”作为自己的准则的话,显然对自己要求就有些不够了。我们不但要遵纪守法,更要进一步,做的更好、主动出击,不说为疫情做直接的工作了,在防治“社会病”上应当承担其自己的责任,主动宣传国家政策,普及防控知识,自觉抵御谣言,传递积极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帮助更多的人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虽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我们仍然丝毫不能放松警惕。”现在虽然全国形势虽然很好,但我们应当更加细心和警惕,扩大和稳固胜利的局势,争取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最终的胜利,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自觉,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当然,最终的胜利更离不开我们党科学、坚强的领导。
中文系教工党支部办公室党小组杨帮琰
一次疫情,一次大考,一次成长。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恰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发生。抗“疫”的过程和胜利,正检验了全会的主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验证了我国一直坚持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制度优越性,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在此次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的阻击中,我国显然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教研室党小组
2020年7月12日,中文系文学教研室党小组共8名党员按时完成“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的第二个专题内容的学习。
本次学习采取线上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防控疫情,法治同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法治宣传教育”,本专题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岚教授主讲。李教授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法治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正面的舆论宣传;二是法治宣传教育;三是依法严惩各类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二部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经济形势教育“,由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吴喜龄老师主讲。这一专题主要讲述了疫情对于产出的影响;疫情对于投资的影响等。本次学习会的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不仅能够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形势具有宏观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对“法治”在这一特殊时期具有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伦妙兴
通过本次爱国卫生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前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是可控的。生产秩序恢复较快,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所做的各项工作,切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会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林源
学习了李岚教授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吴喜龄老师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经济形势教育”,颇有感触。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尚未明朗,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松,要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在此期间,依法思维、依法治理尤其重要,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加强法治意识,按国家规定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包括自身每天报平安、协助学校做好复学返校疫情防控等,同时正确看待舆论,尤其是自媒体宣传,不信谣不传谣,自觉转发正能量的疫情防控信息,这样才能使得疫情防控持续稳定地进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突发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疫情对各行业、企业的影响毋容置疑,但随着复产复工的有序开展,这种影响应该只是暂时的,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充分的信心,相信在中央的统筹布局、领导下能逐步、全面克服各种困难,最终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恢复并创下更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供稿
文/安娜
图/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会计学院党总支
审校|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