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思想引领,强化“立德树人” ,积极构建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作者:  日期: 2019-06-11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高校教育阵地的高度重视、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重视。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责任。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6〕78号)后,民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最好的政治生态。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于2005年创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构建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我校党委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最高政治原则、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党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我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设有19个二级党组织(其中机关党委1个、党总支14个、直属党支部4个),42个基层党支部,覆盖了全校全部的教学单位和行政部门;二是完善了党委职能部门设置,设立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人民武装部,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党委坚持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为抓手,辐射带动二级院系理论中心组及全校的学习,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学校党委组织集中学习14场,二级党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77场,党支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389场,群团组织开展主题活动266场,持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实里走、往深处抓。

图: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王珺教授作宣讲报告

图:我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直播

图:二级党组织带领师生党员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缅怀烈士,重温入党誓词

二、提升“三全育人”的工作质量,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工作理念,为学生扣好大学生生活“第一颗扣子”

我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的工作理念,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系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党委学生工作部开始构建“脉动青春”新生入学主题教育活动体系,活动立足我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生活、学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特长展示、思想创意、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维度匹配新生入学适应的各项需求,旨在引导新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新生厘清在大学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思路,明确学习目标,做好生涯规划,激发新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图:我校组织“脉动青春”新生入学主题教育活动

2017年,学校党委开始组织在新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加深对党的了解、增进对党的感情,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迈出个人政治成长第一步。2017年以来,我校各二级党组织共在新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学习教育活动50余场,覆盖学生6000余人。

图:我校在新生军训期间组织开展党的知识学习教育活动

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党委书记、校长、二级党组织书记、院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强化青年学生政治思想引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时代使命、担当时代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图:校党委周云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图: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庭槐讲授“思政第一课”

(二)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职能,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进程

学校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主抓教师队伍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中新〔2018〕24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党员教职工政治素养的提升。一是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我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原则,搭建在线培训学习平台,开设网络课程1000余门,长期组织开展在线平台培训学习,为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二是积极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和品味。学校网页设置“名师风采”专栏,支持学校聘请的校外导师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扩大学术影响力。三是关注中青年教师成长,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校外挂职、产学研结合项目,通过各院系已聘请的校外导师及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学习考察、参与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政工作实效。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

学校于2018年底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教研室以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铸魂育人的思政“金课”。

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划出2个必修学分用于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每年组织学生深入街道村庄开展社会调研,撰写优秀社会调研报告近千份,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历史使命和青年担当,切实提升同学们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的获得感。

图: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的专题研讨会

图:学校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果评比活动

(四)注重发挥团学组织思想引领作用,推动思政工作在“学生社区”落地生根

学校团委立足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职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思政工作在“学生社区”落地生根。2018年度,学校各级团学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征文、团干主题培训以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共计123场,实现了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宣传的全覆盖。

图:校团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团干系统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

分层分类指导,确保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中落细落实。定期组织 “青马100”、“学·分享”学生骨干培训、心理委员培训等,加强对各级学生干部业务培训与思想引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社团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活动审批与思想引领;组建校园学生记者站,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打造全媒体宣传“七微品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开通校园舆情搜集报告通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图:校党委周云书记为我校2017年度优秀学生记者颁奖

三、加强育人平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强化育人成果

学校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纲要》,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2.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实施科教协同育人,党委教师工作部主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师德网络培训、学术规范及学术道德相关专题讲座,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抓手,将思想引领工作延伸到实践领域。截止2019年5月,我校共注册24个志愿服务组织,实名注册志愿者24516名,“星级志愿者”1642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111项,服务时长418241.12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7.06小时,建立校地合作基地51个,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图: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美化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图:我校“叠彩美丽乡村团队”到粤北偏远山村进行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

开展墙绘制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4.通过“我的中国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脉动青春”新生入学教育等主题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5.以校园网、微信、南方号、头条号、“易班”、“青年之声”平台为阵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6.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不断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力,大力推动心理育人;

7.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明确把政治态度和思想品德等内容列入教师准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职务聘用的首要条件,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8.建立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学校在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精准资助、医保服务、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质量,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9.规范资助管理,统筹校内外资源,完善奖、助、贷、勤、免、补有机结合的资助工作体系,已有170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帮扶下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10.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助理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构建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团委(团总支)书记在内的大学生一线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图:周云同志(左)和王庭槐同志(右)共同为2017年度科研业绩突出贡献

一等奖代表颁奖

图:我校在“科技月”期间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二)占领网络阵地,创新思想政治育人新途径

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根据青年与网络联系紧密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网络。一是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学校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头条号、“i志愿”、“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粤易班”等网络平台,扎实推进网上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打造“导心、导学、导向、导行”四位一体的服务与宣传平台。二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加大对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宣传力度。于学校校园网设立专题活动、理论学习等栏目,系统地将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在网络上呈现,实现了对全校思政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三是打造原创网络宣传优秀作品,推动新媒体工作品牌建设。在新媒体创作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内容为王”,带着问题、带着责任,经常走到师生中间,深入发掘好素材,截至目前已有原创作品388篇。其中2018年5月24日推送的原创作品《酷!数学/软件开发设计/创业...邂逅逸仙新华班,这位斜杠小哥哥收获的不只是成绩,还有...》获得10万+阅读量。四是组建网络评论员、网络宣传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清朗网络空间,传递青春正能量。目前,我校拥有网络评论员30人,由校团委专职团干、各院系团委书记副书记担任;拥有网络宣传员328人,由各班团支书担任,负责宣传联动工作;网络文明志愿者21197人,实现共青团员全覆盖,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图:周云书记(右)和蓝永金副书记、副校长(左)为学校“易班发展中心”揭牌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社情,承担社会责任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引领学生“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学、思、践、悟,努力践行“三早”教育理念。

学校每年暑期组织开展由校团委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社情,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相联系,勇担社会责任。2018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953名师生70支团队成功立项,脚步覆盖湖南、河南、甘肃等7个省份31个城市。活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单位的高度认可,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6项。“雕情贝艺”实践队获2018年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团队奖;我校同时获得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和2018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广大师生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了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图:我校召开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大会,学校党委周云书记(中左)

为“优秀调研报告奖”获奖代表颁奖

学校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规划指导大学生公益活动。2016年,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京东1000000+免费午餐计划”项目,筹得3996份免费午餐,解决了40位山区儿童一个学期的温饱问题,捐赠份数在全国排名第五,被活动主办方授予“公益行动派•百万免费午餐计划——爱心涌动奖”,“ZDXH”(中大新华的首字母)在北京水立方亮灯,彰显了同学们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图:北京水立方点亮“ZDXH”(中大新华的首字母)

四、打造校园标杆工程,树立思政工作品牌

打造校园标杆工程,评选“新华好青年。挖掘一批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正能量的校园好青年,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体现广东精神的青春榜样。活动吸引了超过300名优秀青年参选,评选出自强不息好青年3名,全面发展好青年2名,学术科研好青年1名,创新创业好青年1名,多才多艺好青年3名。其中,自强不息好青年伍东伟荣获第七届“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十大人物,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

结合专业特色,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我校公共治理学院建立“全程导师制”,通过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大学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管理学院探索实施“先锋+”党员社区文化项目,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朋辈影响、互助互进的方式去优化社区文化的育人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部积极推动国防教育特色品牌建设,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图: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优化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完善制度建设,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夯实我校铸魂育人工程,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委办公室供稿

/李诗、殷丹

/校党群机关各部门

审校/周云

点击量:[]